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融合为先:全闪存阵列不能成孤岛

2013-12-17 09:15:59      点击:

      Pure Storage环顾四周,身边那些曾经共同向“Big One”冲击的小伙伴们,已经所剩无几。
今年8月,这家全闪存阵列供应商终于融资1.5亿美元成功,成功保持住了公司的独立性,打算继续积攒实力向那些大厂展开市场上的进攻,但或许这家公司的员工们心里都在盘算着:如果公司被收购,我到底将何去何从?
星光暗淡:初创新贵们怎么了?
      如今,全闪存阵列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独立、初创公司已经所剩无几,EMC早已将XtremIO孵化成功,推出了全新的全闪存阵列产品;IBM收购TMS之后,也将Flash System快速卖到了中国市场,Whiptail现在已经成为思科UCS系统的一部分。
      努力记住那些熟悉的全闪存阵列供应商的名字吧!Violin Memory还在苦苦挣扎,股价的一路下跌让投资者们颇为失望;Solidfire上一轮融资只获得了三千多万美元,Kaminario、Coraid、Skyera、GreenBytes等几家公司直到目前为止,都无法证明自己在销售、交付、服务、业务支持等方面有着强大的竞争力,Nimbus的日子还算好过,销售业绩不错,但上一次比较重大的融资,还是比尔·盖茨大叔的2400万美元。
      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全闪存阵列初创公司如今都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对于他们来说,有些还没有熬到市场快速增长,就只好草草卖了了事;有些还在苦苦挣扎,但与大厂在服务、技术和解决方案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全闪存阵列已经深入人心,但看起来企业CIO们更愿意买IBM或是EMC的产品——比如后者在前期限量测试销售中就已经销售了10PB的容量。
      是什么造成了这些超新星的光芒逐渐暗淡?为什么当IBM、EMC、NetApp这些大厂进入全闪存阵列市场之后,发展情况都超出预期?又为什么全闪存阵列如今更像是大厂的游戏,而原本具有技术优势、眼球效应的小厂们开始寻求大厂的“庇护”?
      话说回来,其中的关键点是:全闪存阵列也是存储,是存储系统、数据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解决方案建设、存储系统融合与数据中心的转型上,大全闪存阵列很快,其中的一些产品在延时方面也控制的非常出色,相比传统的磁盘阵列,它用更少的空间、更低的能耗和更经济的成本,提供同等甚至超出想象的数据存储服务,此外,由于闪存本身在寿命和故障监控上的技术特性,它也让数据中心存储的状况监控更加准确和清晰。
全闪存阵列在数据中心内应用的关键问题在于:全闪存阵列终究还是存储系统,它不能够与数据中心、原有的存储系统、计算平台和管理平台割裂,正如很多企业对于SAN孤岛这件事情挠头不已一样,全闪存阵列如果无法和数据中心融合,就将产生一个高速、昂贵但无法实现真正数据中心服务水平提升的孤岛,一个存储孤岛,一个性能瓶颈。
      这就是许多全闪存阵列初创厂商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在企业级存储市场积累不多,客户资源、应用环境经验、解决方案数量都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他们系统太快、太好,数据中心内的其他设备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正如在2013中国闪存峰会(网络会议)中华为存储的发言人张秦筠所说:“闪存进入数据中心的策略,是要通过完美的在数据中心注入闪存基因,加速闪存在数据中心的布局,需要考虑将闪存技术与数据中心核心业务、基础平台、核心应用进行融合,力求做到稳定、高效、节能的闪存解决方案。”
在设计全闪存阵列及其相配套的解决方案时,要注意的地方不仅仅是存储系统的I/O、性能、延时,这是一个较为庞大和复杂的工作:首先,要从基础的低成本——低学习成本、低购买成本、低维护成本;高可靠——全冗余架构、全器件热插拔、针对闪存故障模式的特殊设计;高效率——高并发处理、稳定低延迟、性能线性扩展这三个基本的产品设计层面出发,设计出在硬件基础架构上符合数据中心高SLA要求的产品。
      其次,全闪存阵列要匹配业务发展所需要的容量和性能,容量太小无法满足存储需求,容量太大又浪费昂贵的闪存;架构上导致的性能太低是对闪存的极大浪费,而如果供应商不能够按照不同业务需求和企业规模设计全闪存阵列性能,一味的推出更高IOPS的产品,到头来只是一顶漂亮的帽子而已。
此外,张秦筠认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高性能且单价较高的产品,全闪存阵列往往处在“应用需求的金字塔尖上”,它普遍被用来在核心业务系统、关键平台以及其他高端存储系统的应用场景中使用,这需要其必须在具备高性能的同时做到:1、能够匹配Oracle RAC、MSCS集群、SQL Server、DB2、Cluster集群环境,从存储层、数据库层到应用层,全闪存阵列都需要考虑;2、可靠性非常重要,要基于闪存的特性——而不是传统磁盘阵列的全闪存版本——去设计,提供5个9甚至6个9的可用性,以及至少5年以上的寿命保障。

华为的思路:“新人”的大厂思路
      作为国内唯一的全闪存阵列供应商,华为存储在今年的HCC大会上推出了全新的OceanStor 18800F全闪存阵列,而与以往全闪存阵列产品——如华为存储的Dorado——的侧重点不同,在华为存储宣布OceanStor 18800F时表示:“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闪存高端存储。”华为将OceanStor 18800F的重点放在了“高端存储与华为的闪存融合战略”上,而不是仅仅提供了“一款新的全闪存阵列”而已    。
      张秦筠是这样宣传OceanStor 18800F的:“传承了高端存储安全可信、弹性高效的传统理念,通过融入闪存的技术,将华为高端存储在性能、时延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这款产品基于全闪存设计,实现百万IOPS,微秒级稳定低时延,是全球速度最快、唯一能提供微秒级响应的高端存储。同时实现“0”硬盘故障, 是业界第一款消除硬盘故障的高端存储。”
      从中可以看出,华为存储的重点在于,这是一个面向高端应用环境的产品,其重点,是让全闪存阵列能够融合到数据中心、企业业务中去,成为一个“新版本的高端存储阵列”而不是一个“新的全闪存孤岛”——这一战略是和华为所谓的“Flash first” 三步走策略紧密结合的。
随着2013年OceanStor 18800F的推出,华为存储“Flash first” 三步走策略的第一步——以SSD Cache、SSD Tier和全闪存系统Dorado为核心,“对数据中心性能敏感型关键业务加速”为目标——已经完成,而在实现闪存对部分关键业务的加速之后,华为存储以“融合”为基础设计理念的OceanStor 18800F正式迈开了第二阶段的步子。
      在这一阶段,随着闪存规模应用以及价格快速下降,逐步接近高性能HDD( 15K、10K转速),使得闪存在企业级市场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闪存逐步替代高性能HDD盘,应用于主存,成为高性能盘的唯一选择。而在这个时候,传统机械硬盘却不会一下子从数据中心彻底消失,数据中心需要能融合高速的SSD以及大容量的HDD的融合架构。
      “在Flash First 2.0时代-它的关键词是“融合”。一方面,基于融合架构,通过多介质融合、多协议融合、跨设备融合、跨生命周期融合技术,推动Flash以平滑方式进驻数据中心,同时也是推动数据中心存储资源池化的过程。”张秦筠表示,在另一方面,为了让“融合”的进程更加顺畅,让华为存储的闪存产品更加符合数据中心,尤其是关键业务、高端存储需求和基本存储关键指标的要求,华为的OceanStor 18800F存储系统专为Flash设计,基于全局表项管理、全局动态均衡(全局容量冗余、全局磨损均衡、全局反磨损均衡)、全局坏块管理等技术,提供超高性能、超高可靠的存储服务。
最后一个阶段,Flash First 3.0阶段,华为存储认为“数据中心走向All IP承载的软件定义下的数据中心;通过全IP互联,实现网络高度融合与统一,不仅数据中心内部全IP互联,数据中心之间全IP互联,数据中心与终端之间也是采用IP互联,数据基于统一IP网自由流动。”
      事实上,这一趋势目前就已经在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系统功能与产品硬件解耦,软件与硬件解耦,计算、存储、交换基于通用标准硬件,由软件按需使用硬件资源,以最高效的方式使用硬件资源——高性能、低延迟、高可靠、可监控,闪存将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张秦筠认为,这将“促进计算与存储的聚合,计算以最高效方式—内存访问的方式访问存储,计算与存储的界限将变得模糊,存储离CPU最近,彻底消除CPU与存储介质之间的性能鸿沟。”

OceanStor 18800F:更重要的是与应用结合

      在华为存储对OceanStor 18800F的宣传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关键词在频繁出现:低延时、在线重删、全局磨损均衡、全局反磨损均衡、全局容量冗余、Scale-Out横向扩展、加密、开源、在线压缩、微秒级延迟、百万级IOPS、在线升级、RAID 2.0+——所有这些,都是华为存储为OceanStor 18800F所设计的、全闪存高端存储阵列所需要的重要技术。
      这些技术保证的无非几点:性能、延迟、寿命、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用性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款硬件产品所必须要支持、完善和保证的“基本功”,加上正如EMC XtremIO CTO 任宇翔所说,现在的企业级固态硬盘技术及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对于OceanStor 18800F来说,其基本的硬件保障大可以放心。
但还是那句话:存储系统要和应用结合,还是开头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全闪存阵列首先是个存储系统,其次才是“全闪存的存储系统”,用户需要的是“一套开放的、标准的存储系统,能够与各个主流应用软件相结合,能够融合存储供应商在存储领域的专业设计、规划经验和优化策略” 。
      除此以外,对于任何一个存储系统来说,快速、简单、便携的配置工具、简便的实施基于应用的最佳部署实践,从而加快业务上线时间,仍然是用户最为关心的——如果一台电脑有着极速的四核处理器、8GB的内存、500GB的SSD,但却没有操作系统、没有外部接口、没有键盘,那么拿它又有什么用呢?
最终,企业用户需要的是这样一款全闪存阵列:它能够通过减少事务等待时间,提升最终客户的满意度;能够提供更大规模的用户数支撑,助力企业从容应对业务的井喷式发展;能够降低业务加载/查询时间,帮助企业提供更迅捷的决策支撑能力以及更敏锐的业务洞察力。
如果只是全闪存+阵列,那么它将只是一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