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超融合为何“水到渠成”

2017-02-10 09:24:42      点击:

      当下的企业级市场,超融合、软件定义以及闪存无疑是最热门的领域。从表面上来看,虽然超融合架构也是一个“盒子”,不过其中的内涵却大大不同,它有两个最为核心的指标:一是实现了软件定义基础设施;二是计算、网络、存储和管理实现了融合和集成,而这正是今后软硬件发展的大趋势如今,业内人士已经把2016年定义为“超融合元年”。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16年年初超融合产业联盟正式在中国宣告成立。

在目前大部分介绍超融合架构的文章中,认为超融合之所以受到业界热捧无外乎两个原因:第一,是超融合系统的增长潜力。IDC报告指出,2019年超融合市场容量会达到40亿美元。而在中国市场,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容量约6360万美元,到2019年该数字将实现近10倍增长,达到5.47亿美元。第二,是未来采用“超融合架构”是部署基础IT架构的一种较合理模式。众所周知,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解决了一般意义信息基础服务的扩展问题,但这一技术更多的是从纯软件层面解决问题,而超融合架构是结合了软和硬两个层面的,相当于提供可定制的组合来搭建信息基础服务,而且扩展更容易。

实际上,超融合架构带来的好处远远不仅如此,超融合架构的出现以及受到市场的追棒,最核心的原因其实还是用户需求的推动。

具体而言,从成本角度看,采用超融合架构,用户的整体拥有成本(TCO)将得到有效降低;从交付时间看,可以从过去的十几天缩短到一两天,大大降低交付的时间;从扩展性看,超融合架构还可以轻松实现横向扩展,就像使用乐高积木一样,可以任意增减组件,形成不同的架构。

首先,成本考量是当下很多用户都十分在意的问题。过去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很多企业采用传统IT架构搭建的数据中心,需要单独购买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施,同时还要加上价格不菲的软件授权费用,如果再算上集成、系统优化以及后期的系统运维费用的话,投入是十分巨大的。
      
关键的是,这一套数据中心系统也并非就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需要时刻解决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或是业务系统快速上线的压力,过去的做法是不断采购新的硬件来满足这种需求。但尴尬的是,如果遇到系统应用低峰时,很多企业新采购的硬件往往处于“闲置”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很多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其计算能力超过80%是浪费掉的。因此,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就应运而生了,而超融合则是软件定义的集大成者。换句话说,超融合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终极技术阶段。

其次,超融合架构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更轻松的帮助用户“向云转型”的平滑演进。我们知道,目前在中国市场,互联网公司的崛起正变成一种现象。因此,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种口号,而实实在在地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一种标志,传统企业不得不加速互联网化,以期在新竞争格局中获得一席之地。国家在互联网+上推动,会让更多的企业选择兴建新的数据中心,走向私有云或者混合云。这意味着数据中心的实现快速搭建和可管理,变得十分关键。而超融合架构的灵活性也是促使用户关注的重要原因。

做超融合架构,可以从技术积累的维度来解释。早在2009年大连航远就已全面分析了虚拟化的市场趋势,认为以虚拟化技术为代表的软件定义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因此较早就开始投入虚拟化产品的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