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提升数据价值 助力信息消费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普及,近年来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日趋成熟,社会化网络逐渐兴起。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正在越来越多地接入到网络,各种统计数据、交易数据、交互数据和传感数据正在源源不断从各行各业迅速生成,全球数据的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数据的类型也越来越多。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网民平均每月使用数据流量是1MB,2003年是100MB,2008年是1GB,到2014年这个数字将是10GB。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为5.91亿,手机网民达4.64亿,规模居世界之首,每天产生的包括搜索、新闻、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移动电话和短信、热线电话、监控数据、遥测数据等诸多方面的数据量也位于世界前列。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同时颁发了4G牌照,中国迎来了4G时代。随着网速的大幅提升,数据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快速获取、处理、分析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从而实现信息再价值化,对大数据的利用将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大数据因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正在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变革的新引擎,目前,大数据在电信、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及社交娱乐等行业已经出现规模化应用,中国大数据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大数据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从海量且多样的内容中提取用户行为、用户数据、特征并转化为数据资源,对数据资源进一步加以挖掘和分析,增强用户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实现从产品价值导向到以客户体验价值为中心导向的转换,客户体验的提升也正是激发信息消费的根本原因。
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发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的总体目标,与此同时,为落实信息消费,工信部提出三方面工作,第一,全面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第二,组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特别是加快4G网络商用化进程;第三,鼓励支持智能终端产品和新型信息服务来创新发展。信息消费试点内容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为主体,重点围绕建设宽带和TD-LTE等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智能信息产品、培育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云平台、拓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引导信息消费体验等开展试点示范。中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量级巨大,增长迅速。在网络能力的提升、居民消费升级和四化加快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新技术、新产品、新内容、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而作为提升信息消费体验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在行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在电信行业,随着运营商数据量的激增和多样化,信息运营商成为一种新的业务发展方向,通过详细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类型等信息,发现客户潜在的消费趋势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工作,提高运营商对客户需求的驾驭能力。同时,随着精准化营销及越来越符合客户需求的业务定制,充分挖掘客户信息消费的潜能,提高业务效率,优化用户服务体验,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已经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平安城市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例如在智慧医疗中,通过跟踪海量病人病例及就医信息,预测每个市民的健康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及预防措施,并及时提供信息咨询;市民也可以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并定制符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健康咨询和信息服务。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所引导市民主动信息消费意识的转变,以及信息消费需求的增加,真正能够体现“信息惠民”工程的贯彻落实。
在电子商务领域,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进一步完善,物流体系的不断健全,电商渠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费渠道,平台电商根据用户搜索痕迹、购买历史、收藏信息等挖掘有价值的内容,猜测用户喜好和潜在需求,并进行精准化推荐,这也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在社交娱乐方面,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渗透,微博、微信、地图、在线视频播放等应用已经融入用户的生活,对用户的位置信息、微博内容、好友互动情况、视频播放时间及内容等信息进行分析提取,从而进行好友推荐、位置服务、周边餐饮、住宿、旅游等娱乐项目推荐、视频推荐等定制化服务,方便民生生活、改变用户消费方式,进而带动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面对国内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的迅速扩张、应用不断创新的形势,充分挖掘大数据潜在应用新价值,将有力地引导和促进信息消费需求的增加,大数据将成为商业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技术,新的商业价值也将在这场变革中被充分发掘出来。
- 上一篇:2014年虚拟化和云将有新进展 2014/1/8
- 下一篇:天锐绿盾为企业内网搭建安全城墙 2012/5/23